冬至杜甫的诗
冬至杜甫的诗,冬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关于冬至的诗词也是很多的,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关于冬至的诗词也是非常有韵味的,看看冬至杜甫的诗都有哪些?来学习一下。
冬至杜甫的诗1
《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至后》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仲冬(包括大雪和冬至): 《野望》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壮游》(有可能是仲冬)
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寒峡》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石龛》
三冬(孟冬,仲冬,季冬)和玄冬等:
《遣兴五首其一》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冬至杜甫的`诗2
冬至
杜甫 〔唐代〕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译文
每年冬至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穷困和愁苦胶滞纠缠,让人神情恍惚。
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在衰老,而这万里天涯的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
雪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丹壑,不禁想到宫中早朝刚散,正离开紫宸殿宫门的官员身上佩玉鸣响。
此时我的心仿佛已经折碎,不剩一寸,前路迷茫,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看见朝廷?
注释
至日:即冬至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长为客:长久地成为远离亲人的羁旅之人。
忽忽:飘忽不定的样子。
泥杀人:胶滞纠缠的样子。
形容:指神态躯体。
杖藜(lí):拐杖。
丹壑(hè):道家所在之地。
鸣玉:古时官员所骑马上要镶佩玉器作为装饰,马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
紫宸(chén):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
心折:心碎。
三秦:原指长安附近古秦国之地,此代指朝廷。
冬至杜甫的诗3
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唐)白居易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冬至宿杨梅馆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冬至日遇京使
(唐)杜 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描写冬至的古诗词四句有:《邯郸冬至夜思家》、《冬至》、《至节即事》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游人。
《冬至》(宋龙辅):
冬至宵难短,孤眠恨自长。枕单寒入梦,窗破月窥床。
《至节即事》(元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冬至》(宋戴复古):
时光流转寻常事,世故惊心感慨多。一岁休祥在云气,今朝云气果如何。
描写冬至的古诗词八句: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小至》(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唐代杜甫的《至后》。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杜甫笔下的冬至,是想念亲友的。冬至这一天,白天渐长黑夜渐短,远在成都的杜甫思念起了洛阳。那是他少年时生活的地方,他和兄弟朋友们度过了少年的时光,那时的他们是那样恣意张扬,开心欢畅。
而今,饱受人生摧残的杜甫遇到失意,愁闷之中又想起了少年时的美好时光。本来写诗是为了排遣心情,可没想到却越来越凄凉。
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成长的过程,无不伴随着无奈和悲伤。
冬至
杜甫 〔唐代〕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译文
每年冬至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穷困和愁苦胶滞纠缠,让人神情恍惚。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在衰老,而这万里天涯的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雪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丹壑,不禁想到宫中早朝刚散,正离开紫宸殿宫门的官员身上佩玉鸣响。此时我的心仿佛已经折碎,不剩一寸,前路迷茫,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看见朝廷?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度过了弃官飘零以来的第九个冬至日。长年为客流落异乡的杜甫每逢岁时节令都会生发无穷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冬至》抒怀。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译文:年年到冬至这天,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神情恍恍惚惚,穷困和愁苦啊,简直都要磨缠死人。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是独独衰老,而这万里天涯,一些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
在大雪之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这满是丹枫红岩的荒山野壑,竟不禁想到宫殿里边早朝刚散,那些文官武将们的身上响着佩玉,该也离开了紫宸殿的宫门。这时候,我仿佛心地已经折碎,不剩一寸,望着前路就心乱眼迷。请问,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够看得见那故国三秦?
赏析:首联直接叙写诗人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颔联便落笔来写诗人自己旅居之境况。颈联首先写诗人在这个风俗自亲的冬至日里,扶杖而行,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由眼下的凄清、落魄与昔日的热闹、得意形成对比,把今日的“穷愁”更加深切地表达了出来。尾联承上,因想到长安,更增愁恨,表达出诗人对人生路途产生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上一篇:体重190斤怎么减肥
下一篇:形容雪花从飘落的句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