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的不同来区分ABO四种血型的。
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性格非全由血型决定
就血型与性格的关系,经常有人会问如下问题:“O、A、B、AB这四种血型都各自拥有其特有的倾向,但是就因此而说人类的性格也分成四种这似乎有点牵强吧?”
事实上,问这个问题的人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虽然,在研究界认为血型是判断人的性格形成的基础,但他们也决没有认同或说出“人的性格按O、A、B、AB型就只可以分为四种”或“具有某种血型就一定会有某种性格”这些话。而人们之所以犯这种常识性错误,是因为凡是人,不论是谁都多少会有“商标主义”的心理,也就是看到一件东西的外表,或只是听到一件事物的名字,而心里就认定它一定是如何如何的。例如:一听到对方是某某大学出身的,心里面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一定是很文雅或很老练的人……等等。因此,一般人为了方便易懂,经常会以为具有某一种血型的人一定会有某种性格,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血型看成是天生具有的特质,而性格则是后天加工而成的。就好象做菜需要原料然后再由厨师加工一样。人类的个性也有O、A、B、AB四种材料(四种先天特质),然后经过加工(后天环境的影响),最终形成人类复杂的个性。由于环境际遇的不同,当然,所造出的个性就有所不同了。
虽然,性格并非全由血型决定,但是,从反面来看,尽管具体个性存在极大差异,但四种血型的人的性格还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个也是研究血型与个性关系的根本。
首先ABO血型系统的区别是血细胞中的抗原种类不同。抗原有两种,A抗原和B抗原。
A型血中有A抗原,B型血中含有B抗原,AB型血中两种抗原都有,O型血中两种抗原都没有。抗原也是一种蛋白质,A、B抗原是不同类的蛋白质,除此之外,血液的成分每个人的基本都相同。至今没有研究表明A、B抗原有不同的味道,所以凭味道来辨别血型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楼上的说的也对,血液里的血红蛋白中含有亚铁血红素,所以会有铁味,这点我们在吃动物血的时候也会吃到。
别的什么奶昔味,水果味。。。我笑了......绝对的谬论
不知道谁没事会拿血尝尝味道,尝自己的就行了,尝别人的,不怕传染上什么病么。。
还有个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说自己发明了一种液体,有独特的味道。然后让人尝尝,结果都说真的有独特的味道,从来没有尝过。其实这种液体就是水而已....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吃到的各种味=.=
我是医院检验科的,ABO血型鉴定一般十元以内,5-8元,快的话5分钟就出结果了,一般的小诊所都能鉴定,非常简单,实在想知道的话就去测测呗,只需要一滴血。
ABO血型是指人体血液中的一种血型,它由A、B、AB和O四种血型组成。要判断自己是ABO血型,可以通过进行ABO血液分析来获得有效的结果。该测试需要采集少量的全血样本,然后使用特定方法对样本进行分析。例如,可以使用ELISA或PCR方法来测定样本中存在的A、B、AB或O四种不同的凝集素。此外,也可以通过免疫球蛋白分析来测定样本中存在的凝集性物质。
鉴定血型需要通过正规医院验血鉴定,或者通过血型遗传规律表,用已知的父母血型推测血型,具体如下:
1、O与O:子女会出现的血型、O
2、A与O:子女会出现的血型、A、O
3、A与A:子女会出现的血型、A、O
4、A与B、子女会出现的血型、A、B、AB、O
5、A与AB:子女会出现的血型、A、B、AB
扩展资料:
基因系统
染色体的主要成份是决定遗传性状和功能的脱氧核糖核酸,即人们常说的DNA。DNA可分为很多小段,每一小段都具有专一的遗传性状及功能,这些小段称为基因。
ABO血型系统的基因位点在第9对染色体上。人的ABO血型受控于A、B、O三个基因,但每个人体细胞内的第9对染色体上只有两个ABO系统基因;即为AO、AA、BO、BB、AB、OO中的一对等位基因,其中A和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型遗传规律表
这是我从网上为你找的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同时如果您真的很想知道自己的血型,希望去正规医院验证
从最初印象判断血型
① A型血型
彬彬有礼、诚实可靠、整洁大方、小心谨慎、整体上给人以内向的感觉。
② O型血型
有些我行我素、开朗外向、人际关系好、整洁大方、很有魄力。
从着装判断血型
① A型血型
善于把握流行趋势,喜欢打扮,但不会随心所欲。喜欢清洁,装扮总能令人眼前一亮。对色彩的感觉也
非常敏锐。选择服装时会重点考虑颜色。
② O型血型
不喜欢令人眼花缭乱的颜色。喜欢整洁的装扮。钟爱正统的服装,但会尊重自己的个性。选择服装时重点
考虑图案。
从谈话的特点判断血型
① A型血型
善于倾听,愿意采取退让的姿态。在与人谈话时,会尽量避免伤害对方。决不会说些无用的话。
② O型血型
明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向,并强烈地主张自己的意见,是“我走我的路的”类型。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从将结论转为行动的态度判断血型
① A型血型
一件事情没有结束之时,不会开始另外一件事。慎重地思考之后才会转移到行动上,不会做出跳跃性的举
动。重视气氛。
② O型血型
慎重地思考后从大局出发采取行动。行动中有跳跃性和机动性,向着目标径直前进。
第一种:去医院做血型检测
把吸来的血分别滴在两个已经放了专业药水的凹槽里。
然后就马上可以知道你是什么血型了:
如果两个凹槽里的血都溶解于药水,那就是O型血。
如果两个凹槽里的血都不溶解于药水,那就是AB型血。
如果第一个凹槽里的血没有溶解,第二个凹槽里的血溶解了,那就是A型血。
第二种:从父母的血型,按照遗传学规律判断自己的可能血型。
A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也就是有这两个基因就显示A或B;O型基因是隐形基因,碰到A或B基因,不显示出O型,显示A或B;O基因只有在碰到O基因才显示O型血。
知道这个就简单了。血型基因来自父母。列表如下:父母血型O型O型,子女血型O,父母血型O型A型,子女血型A、O、父母血型O型B型,子女血型B、O,父母血型B型B型,子女血型B、O,父母血型A型A型,子女血型A、O,父母血型AB型A型,子女血型A、B、AB,父母血型AB型B型,子女血型B、A、AB,父母血型A型B型,子女血型A、B、O、AB
扩展资料:
基因系统
一般来说血型是终生不变的。人类的血型通常分为A、B、O和AB四种。血型遗传借助于细胞中的染色体。人类细胞中共有23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分别由两条单染色体组成,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染色体的主要成份是决定遗传性状和功能的脱氧核糖核酸,即人们常说的DNA。DNA可分为很多小段,每一小段都具有专一的遗传性状及功能,这些小段称为基因。一对染色体中两条单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DNA小片段,称为等位基因。
ABO血型系统的基因位点在第9对染色体上。人的ABO血型受控于A、B、O三个基因,但每个人体细胞内的第9对染色体上只有两个ABO系统基因,即为AO、AA、BO、BB、AB、OO中的一对等位基因,其中A和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型遗传规律表
上一篇:二参人员退休后最新政策
下一篇:武汉有哪些中专学校
发表评论